三大廠軸承為減少軸承套圈零件熱處理變形,提高軸承壽命、可靠性,堅持操作者持證上崗,爐溫、槽液、檢測儀器進行定期校驗,化驗,選用質量好的軸承材質,采用定操作人員、定熱處理設備、定工藝規程、定作業指導書的“四定”方法,生產現場6S管理等熱處理的過程質量控制方法,很有必要。對提高軸承套圈零件熱處理質量有一定的借鑒作用,可操作性較強。軸承套圈零件的熱處理質量控制在整個機械行業是Z為嚴格的,為減少軸承套圈零件熱處理變形及提高壽命,應對軸承套圈零件的熱處理過程進行嚴格的質量控制。
軸承鋼材質的結晶組織、非金屬夾雜物和碳化物的顆粒大小及分布狀態是目前影響我國軸承產品使用壽命和可靠性的主要因素,只有在這方面有所突破,我國軸承鋼材質的質量和軸承產品的質量才能真正邁上一個新的臺階。從近幾年的國外軸承鋼材質的實物質量分析中發現:國外生產的軸承鋼材質中非金屬夾雜物無論在顆粒大小及分布的均勻性方面,都在很大程度上優于我國生產的軸承鋼材質。在國外生產的軸承鋼材質中各類非金屬夾雜物絕大多數都是呈細小、彌散、均勻的狀態分布,尤其對于嚴重影響軸承使用壽命和可靠性的氧化物、點狀不變形夾雜物更是如此。
在每一瞬間,只有位于軸承水平面直徑以下的那幾個滾珠在承受載荷,而且作用在這些滾珠的載荷分布也不均勻。一般認為作用在滾珠上的力F的分布遵守余弦定理,即F=Qcosθ。因此,直接位于Q力下方的滾珠承受Z大的載荷,當軸承高速運轉的時候,滾珠和套圈滾道表面各點都交替的承受載荷。力的變化由零增加到Z大,再由Z大減小到零,周而往復得增大和減小。因此,滾動軸承的內外套圈及滾動體都是在交變的接觸應力下工作的,軸承零件的運轉滾動體和套圈滾道在理論上呈點(滾珠)或線(滾柱)接觸,但實際上再承受載荷時,由于金屬的彈性變形,常使應力集中在一個極小的面上,Z大接觸應力可達3000—5000Mpa。在運轉過程中,滾珠除受到外加載荷外,還受到由于離心力所引起的載荷,這個載荷隨軸承轉速的提高而增加。